尼泊(bo)爾發生(sheng)8.1級地(di)震(zhen),造(zao)成兩千多人死亡。 過去幾年里(li),中(zhong)國也發生(sheng)了(le)不少(shao)地(di)震(zhen),造(zao)成了(le)大(da)量(liang)的人員傷亡。 從(cong)汶川到(dao)雅(ya)安,岷縣魯甸(dian),統計表明(ming)在(zai)我國發生(sheng)的地(di)震(zhen)中(zhong),大(da)多數(shu)發生(sheng)在(zai)農村地(di)區。震(zhen)災所到(dao)之處(chu),斷(duan)壁(bi)殘垣,房(fang)屋(wu)損毀嚴重,大(da)量(liang)人員傷亡。這(zhe)是因為在(zai)農村地(di)區,房(fang)屋(wu)以(yi)“磚(zhuan)混合土木結構為主”,抗震(zhen)性能差。
那么什么樣的建筑物抗(kang)震性(xing)能更好呢 。
鋼結構建筑,它具有著非常卓越的抗震性能。不同的結構形式,抗震性能明顯不同。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受壓較好,但不抗拉力,兩種力的差距達10倍。當地震來臨時,房屋在地震波循環荷載情況下,極易發生整體垮塌。而鋼結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將地震波的能耗抵消掉。鋼材基本上屬各向同性材料,扛拉、抗壓、扛剪強度均很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特別是鋼結構憑著自己特有的高延展性減輕了地震反應。鋼結構還可以看作比較理想的彈塑性結構,可以通過結構的塑性變形吸收和消耗地震輸入能量,從而具有較高的抵抗強烈地震的能力。鋼結構相對于其他結構自重輕,這也大大減輕了地震作用的影響。
四川汶川地震時,大量民房倒塌,但只有鋼結構建筑的綿陽體育館安然無恙。日本阪神地震后資料顯示,鋼結構建筑在地震中的受損率遠低于混凝土結構建筑。鋼結構建筑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結構上都優于其他結構體系的建筑。
據四川省金屬結構行業協會會長劉興元介紹,在成都,很多日本人租寫字樓,首先要求是鋼結構的。他們認為,工作的前提是要保證生命安全。“5·12”汶川地震后,成都的老百姓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房子不倒,沒有死人的;凡是房子倒了,沒有不死人的。目前,在成都,鋼結構建筑的抗震性能、安全性已得到認同。
日本是多地震的,鋼結構建筑在日本的占有率更是達到了65%左右。據寶鋼鋼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介紹,20多年前,他在日本求學期間曾遭遇地震,他當機立斷地沖出房屋,隨即他發現,除他外,所有日本人依然在按部就班地工作。導師告訴他,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嚴格的規定,在一定級別地震的情況下要保證建筑物不倒。正因為如此,抗震性能優異的鋼結構建筑在日本所占的比例較大,地震發生時人們也不會恐慌。
在中國,盡管鋼結構建筑已逐漸被政府部門、開發商、設計師、用戶等相關方面認同,但作為鋼結構建筑之一的鋼結構住宅目前的市場占有率遠不及傳統的混凝土住宅。有專家認為,建設體育場館、機場等公共建筑選擇鋼結構已成為之選,鋼結構住宅不及公共建筑應用廣泛與開發商需要在短期內獲得更大經濟利益的目的有關,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老百姓對鋼結構住宅的認知度越來越高,這一現狀一定會逐步改善。
上一篇:建造鋼結構廠房哪些工序容易出錯
下一篇:鋼結構建筑的三種連接方法?